《表1 陪读老人基本信息表》

《表1 陪读老人基本信息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社会空间视域下农村陪读老人的空间困境与关系再造——以内蒙古巴林右旗陪读老人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A1-F-2016表示陪读老人编号-性别-访谈年份,下同;*标志的是重点访谈对象。

笔者通过滚雪球的方式,于2016年10月和2018年6月两次去内蒙古巴林右旗大板镇对陪读老人进行访谈与观察,共访谈21位老人,其中女性17位,男性4位。被访者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53岁(注:虽然访谈的一些个案没有到60岁,但在当地,他们已经把自己看作老人了),平均年龄64岁;陪读时间最长为12年,最短为半年;陪读一个孙辈的有19例,其中陪读孙子的有12例,陪读孙女的有7例;同时陪读两个孙辈的有2例,其中1例为陪读1个孙子和1个孙女,另1例为陪读2个孙女;一个人陪读的有11例,夫妻陪读的有9例,与未婚子女陪读的有1例(表1)。第一次采用结构式访谈,旨在全面了解陪读老人的家庭、生活、健康、心理状况,以及与陪读之前的差异。第一次共访谈15人,其中女性12人,男性3人。男性案例中有2位男性的配偶也纳入访问对象,因此,本次一共有效调查了13个陪读家庭。第二次访谈6位陪读老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旨在深入挖掘和了解陪读老人陪读后产生的身体、心理、经济、代际关系的变化以及他们对陪读的看法。本次访谈女性5位,男性1位,其中1位女性和1位男性的配偶也参与到访谈中,但没有将他们的访谈资料分为单独案例,以案例补充处理。第二次访谈之所以没有采取追踪方式,一方面是因为第一次访谈的个案较少,观察得不深入,有一种“试调查”的性质;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两年之后,第一次访谈的陪读老人不少已经离开城市回到农村,无法再联系;再有,第二次访谈是在第一次访谈的基础上,更加系统深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