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不同处理下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之间的相关关系》

《表6 不同处理下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之间的相关关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绿洲灌区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SOC为有机碳,TN为全氮,TP为全磷,NH4+为铵态氮,NO3-为硝态氮,AP为速效磷,U为脲酶,S为蔗糖酶,P为蛋白酶,A为淀粉酶,SBD为容重,FA为力稳性团聚体,WA为水稳性团聚体,SWC为含水量。**表示P<0.01。*表示P<0.05。

连续4年的不同轮作处理下农田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土壤性质之间也相互作用与影响。如表6所示,土壤酶活性与有机碳、全氮、全磷、团聚体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全氮与硝态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有机碳与全氮、全磷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脲酶、蛋白酶、蔗糖酶、淀粉酶之间互相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有机碳、全氮、酶活性、团聚体含量与土壤容重均为极显著负相关(P<0.01)。全氮与铵态氮呈显著负相关(P<0.05),全磷与硝态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铵态氮与速效磷、容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团聚体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硝态氮与脲酶、蔗糖酶呈显著正相关(P<0.05)。同时,由图5可知,土壤特性与NTW、CTW处理的关系显著正相关,与CTSM、CTM处理显著负相关。土壤酶活性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较大,土壤化学性质对物理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且关系显著。NTW处理与CTSM处理差异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