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种植型家庭农场描述性统计》

《表3 种植型家庭农场描述性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种植型家庭农场经营绩效评价——以黑龙江省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样本描述性统计情况见表3。家庭农场管理者平均年龄分布40~50岁,大部分管理者平均受教育程度为高中;种植年限均值在10年以上,说明家庭农场管理者多是由种植经验丰富的传统农民转型,种植经验靠自己摸索,缺少科学性、专业性农业技术指导;融资均值为9万元,融资数额较低。农场管理者认为银行贷款操作难、大额贷款难度大,还有部分农场管理者选择民间借贷方式融资,风险较大。故家庭农场建设初期更倾向于使用自有资产或向亲友集资(张迎春等,2018);不同粮食作物补贴情况差异很大,大豆种植补贴高于玉米和水稻;种植型家庭农场土地规模远超过普通农户,充分体现家庭农场规模化特征;水稻和玉米家庭农场平均注册年限均为2年左右,大豆家庭农场平均注册年限为1.6年,与种植大户相比,种植型家庭农场规模更大、经工商部门登记后更具规范性。水稻、玉米、大豆家庭农场人均年收入分别为52 820元、37 897元、33 536元,高于2018年农村地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水稻、玉米、大豆家庭农场平均劳动生产率分别为594.5、407.1和384.3,平均土地产出率分别为2 718.5、1 964.3和649.8,均高于2018年全国平均水平(2)。说明家庭农场可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种植户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