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几种元素的含量对钢中稀土硫、氧化物化学组成的影响》

《表2 几种元素的含量对钢中稀土硫、氧化物化学组成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经济型耐蚀耐候稀土钢的研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硫化物球化方面,国外早期研究表明:只要钢中稀土元素与硫含量的比值[RE]/[S]达到3,即可使硫化物全部球化[19]。李代钟等[20]试验研究了稀土元素含量与硫、氧含量之和的比值[RE]/([S]+[O])≤3时的氧硫比[O]/[S]等因素对稀土硫氧化物组成及形态的影响。如表2所示,[O]/[S]比越小,稀土硫氧化物中硫的含量越高且硫化物球化效果越好。所以在单纯控制夹杂物形态方面,需满足的条件是[RE]/[S]接近3,[O]/[S]比值小。对于满足-20℃夏比V型冲击吸收能量≥27 J要求的D级钢材,一般应达到[S]≤0.008%(质量分数,下同),[O]=0.002%~0.003%,[O]/[S]=0.25~0.38。若使硫化物完全球化,根据国外研究结果,[RE]/[S]≥3,则钢中稀土含量[RE]≥0.024%[21]。文献[19]中提到,如果稀土元素加入量超过与氧、硫反应所必须的数量,则剩余的稀土元素将在晶界析出,形成熔点低于轧制温度的低熔点共晶体,不利于热加工。该结论还需进一步考证,因为Fe-Ce相图中共晶点[Ce]约为83%,而稀土是微合金化元素,不能加入太多,即使添加5%,其液相线温度也达1 5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