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干细洞和拉梭洞洞穴动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

《表2 干细洞和拉梭洞洞穴动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贵州荔波干细洞和拉梭洞陆生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表2可知,干细洞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排列顺序均为群落A>群落B>群落C,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为群落C>群落B>群落A。拉梭洞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排列顺序均为群落D>群落E>群落F,均匀度指数为群落E>群落D>群落F,优势度指数为群落F>群落D>群落E。由此得出两个洞穴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沿有光带、弱光带、黑暗带呈逐渐递减趋势,这与很多研究结果[14,16-17]一致。原因在于:(1)为洞穴动物直接或间接提供食物来源的生产者(植物)主要分布在有光带,黑暗带几乎无植物分布[21];(2)有光带的植物为洞穴动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3)有光带离洞口近,平时生活在洞口周围或离洞口较近的某些地表动物,会因为地表环境的变化而迁入有光带暂居或长期定居下来[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