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KEGG分子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表5 KEGG分子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核心中药及机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研究通过将纳入的总有效率达90%的中药灌肠处方,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实现了对药物之间关联性的定量描述、核心组合演化与提取。用药频次提示高频中药为败酱草、蒲公英、大血藤、莪术、丹参、赤芍、三棱、延胡索;中药组合及用药规则提示败酱草、蒲公英、大血藤、莪术、三棱处于核心地位,如网络图(见图1)所示。因此,我们认为,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高频核心中药为败酱草、蒲公英、大血藤、莪术、三棱。从药物关联可以看出临床常用组合为药效功能相近的药味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或清热解毒药与祛瘀止痛、消肿散结药相结合,相互补充。虽慢性盆腔炎病机为本虚标实,但灌肠方均主攻标实,君药、臣药多选用清热解毒、利湿化瘀之品,佐以行气止痛药或虫类药消癥通络,而补虚之品鲜少。例如常用方红藤汤,以红藤为君药清热解毒利湿,臣以金银花、紫花地丁、连翘清热散瘀消痈,佐以牡丹皮、丹参、当归、乳香、延胡索凉血活血、行气止痛,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利湿、祛瘀止痛之效。败酱草有消痈排脓、祛瘀止痛、清热解毒的作用,《本草纲目》中记载:“败酱,善排脓破血,故仲景治痈及古方妇人科皆用之。”万新等[2]研究发现,败酱浸提液对多种球菌、杆菌都呈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蒲公英最早载于《唐本草》,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本草纲目》云:“蒲公英生食治感染性疾病尤佳。”现代研究[3]发现,蒲公英具有抗炎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螺旋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大血藤,又称红藤,则有活血止痛、解毒消痈、祛风除湿的作用。黄淑凤等[4]研究发现,大血藤可降低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清中血栓素A2(TXA2)含量及TXA2/前列环素(PGI2)比值,减轻模型大鼠子宫肿胀程度。三棱、莪术味辛、苦,三棱性温,莪术性平,均归肝、脾经,有破血行气止痛之效,常相须为用。李华等[5]实验结果表明,以丹参、延胡索、三棱、莪术组成复方消炎丸水煎剂对前列腺素E1所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结缔组织增生和渗出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刘明等[6]实验证明,含有丹参、三棱、莪术、大血藤等6味的盆炎清灌肠剂能有效地改善慢性盆腔炎大鼠炎症细胞的浸润,减轻子宫充血、水肿、黏连状态,可以增加子宫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过度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