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课程内容词频突变表》

《表4 课程内容词频突变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面向核心素养的新旧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分析课程内容的词频能够发现课程和教学中的实践问题:首先,2017版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物理建模的能力。由表4可以看出,2017版课程标准词语“模型”的词频是2003版课程标准的5倍多,这说明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物理模型抽象和建构的能力。2017版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思维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学生物理建模能力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9]物理建模可以是对物理过程建模、对物理概念建模以及对物理环境建模。针对物理过程建模的典型案例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自由落体运动,针对物理概念建模的典型案例有质点的概念和电场磁场的概念,针对物理环境建模的典型案例有子弹打木块、金属棒切割磁感线等。其次,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情境”这个词语在2003版课程标准中出现的频次为0,在2017版课程标准中出现的频次为16。这个变化说明2017版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知识获取。2017版课程标准中关于情境的描述主要有要求教师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来帮助学生获取科学探究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运用各种重要概念和思维方法解决关键问题。朱铁成认为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情境的感知、发现问题并自主建构问题。[10]最后,2017版课程标准降低了学生对原理性知识掌握的要求,强调学生主动探究、建构知识。词语“原理”“探究”的词频变化反映出2013版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原理性知识的掌握,而2017版课程标准则强调学生通过主动探究、主动建构来获取知识。原理性知识的弱化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物理学科更加关注高阶知识和技能,如分析、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这一点突出表现了2017版课程标准更关注知识的实用性和拓展性,而不是仅关注学生低阶知识和技能的获取。表4呈现了课程内容部分词频突变较大的8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