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研究区不同弃耕行为模式特征》

《表3 研究区不同弃耕行为模式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弃耕行为对亚热带农田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作用机理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综合野外调查、农户访问,以及室内遥感影像解译辅助,根据弃耕时间长短将研究区内采样地块分为长期耕作、调整弃耕、季节弃耕、年轮弃耕和长期弃耕5种模式。其中季节弃耕是指该地耕作制度为一年一季或两季,其中停耕一季,且在调查期间每年均有停耕现象,并在实地观测中发现农田沟渠、田垄完善齐整。调整弃耕是指在野外踏勘中,该样点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即由耕地转变为果园、茶园等其他农用地类的情况。年轮弃耕是指农田弃耕周期达1年以上,在观察期内1~2年未种植任何农作物,但有一定的种植痕迹,且沟渠、田垄有一定破损。长期弃耕则是在研究期内3年及3年以上未种植作物,踏勘现场无耕种痕迹,并出现杂草灌木不规则分布,沟渠、田垄基本消失的状况(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