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1984—2015年人工湿地的景观指数值》

《表5 1984—2015年人工湿地的景观指数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1984—2015年黄河三角洲人工湿地的演变及主要驱动因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ArcGIS支持下,对各期影像进行基于景观水平的景观格局指数计算,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NP值1984—2015年一直呈增加的趋势,表明研究区人工化程度加大,景观破碎化度增加。AWMSI值越大,表明景观要素越不规则,1984—2005年研究区AWMSI增大,2005—2015年研究区AWMSI有所减小,说明前期在人为主导因素影响下,大量人工湿地在当地修建,景观要素形状不规则化程度加大,随着经济社会等因素发展,当地产业者为节省成本,连片集中修建大量的养殖塘和盐田,因此后期景观要素形状渐规则化。PSSD值越大,斑块规模与平均规模差距越大,1984年,研究区景观类型较少,面积较小,因此PSSD也较小,1984—1989年,这一时段研究区斑块个数增加,人工湿地类型增加,景观面积增加,面积标准差也变化明显,此后各年没有明显变化。1984—2005年研究区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逐年增加,表明研究区内人工湿地景观的复杂性和异质性在逐年提高,尤其是1984—1989年这一时段,多样性指数由0.397 5增加到1.426 5,增幅较大,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段人工湿地种类增加;均匀度指数增加,表明景观类别逐渐均匀分布于区内。因此,这一时期研究区景观优势度下降。2005—2015年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有所下降,表明研究区景观要素所占比例差异有所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