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分解》

《表3 不同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分解》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发展中大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进一步考察发展中大国技术进步偏向与比较优势的适宜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应,本文根据(6)式将各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率进行分解,分解结果见表3。中国资本增进型技术进步效应TPK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劳动增进型技术进步效应TPL则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向影响,这与上文中国资本要素技术效率下降,而劳动要素技术效率上升的结论相符。以1970年为分界点,相对增进型技术进步效应TBE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前期大体上为正值,后期则为负值。同时,上述三项效应总和形成的技术进步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方向为正向,恰好表明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是适宜的,通过技术进步率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作用。要素配置效应FAE在大多数年份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向影响,表明中国资本积累速率超过劳动要素增长率,要素供给结构调整引起的比较优势变化,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数值水平虽然偏低,但呈逐渐上升趋势。而技术进步偏向和比较优势的动态交互效应TFE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整体是正向的,且这一正向效应呈渐次增强趋势,1951—1990年技术进步偏向与比较优势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交互效应虽然为正,但均值水平接近于0;而1991—2000年和2001—2014年动态交互效应分别增长至0.0018和0.0014,尤其是1991—2000年约可解释17%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可见,随着要素增量结构的优化和制度环境的变迁,中国选择了与比较优势变化相适宜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并通过改变资源配置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形成正向影响,且这一正向影响只有在比较优势改善明显和技术进步偏向速度加快的条件下才较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