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高速列车轴承损伤失效模式及可能原因[6]》

《表1 高速列车轴承损伤失效模式及可能原因[6]》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高速列车轴承可靠性评估关键力学参量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一种对轴承损坏和失效进行分类的方法(ISO 15243)[4].基于滚动元件接触表面和其他功能表面上可见的特征,该标准识别6个主要的故障模式及与其造成的持续损坏子模式,并确定了每种故障类型涉及的机制.按照这一标准,SKF公司在其铁路技术手册中统计了国外运营中实际发生的高速列车轴箱轴承和齿轮箱轴承损伤及破坏,对相应的损伤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分别给出了损伤失效分析矩阵[5-6].其中,SKF给出的轴箱轴承损伤失效分析矩阵参见SKF铁路技术手册第一卷135页[5],本文中表1引用了SKF铁路技术手册第二卷中齿轮箱轴承的损伤失效分析矩阵[6].由于运行工况、环境因素、润滑条件、装配操作等原因,轴箱轴承和齿轮箱轴承主要失效模式大体相同,均是表面材料的疲劳剥离、接触面的摩擦磨损以及疲劳裂纹.同时,SKF还对这些轴承失效最常发生的部位进行了统计,发现外圈滚道是最频繁发生损伤失效的部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