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S市四大枢纽的资源输入类型》

《表3 S市四大枢纽的资源输入类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社会组织治理中“同心圆”架构及其“委托-代理”关系——基于S市枢纽组织的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命题5:代理主体的自主程度与其资源渠道的多寡成正比。资源依赖理论(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认为,没有任何组织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给自足,为了延续生命,它必须持续性地从外部汲取资源。在这一过程中,组织对某类资源越是依赖,其供给方就能提出越多要求,甚至迫使前者放弃部分自主权利。但是,若提供该类资源的赞助者突然增多(即预期收益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组织的生存压力就会立即得到缓解,其为换取资源而牺牲自主性的概率也会大幅降低②。在实际案例中,上述定理一再获得验证。纵观S市枢纽的资源输入模式,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参见表3):(1)资源贫乏且来源单一的组织,个中代表便是QJ中心。在经费方面,其具有很强的依附特征。团市委的资助虽相对有限,但较众多松散无力的青年团体来说,它仍是最为稳定的财政供给者。(2)资源充沛且来源单一的组织,其典型代表就是J区社联会。作为官方亲手打造的社团,联合会不仅享有经费上的充足保障,源源不断的政府委托更是让它赢得了足够的信任。在免除后顾之忧、手握政治资本的情形下,社联会所拥有的自决权便足以令人称羡。(3)资源足够且来源广泛的组织。鉴于NP和YL的民间身份,两者的资源网络遍及市场及第三部门。当“代理人”意在回避体制力量时,多元化的赞助渠道会尽可能地将政府(及其他单一机构)的影响力降至最低,从而防止了极端依附关系的产生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