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2000—2017年全国和多区域经济椭圆面积与密集度变化》

《表4 2000—2017年全国和多区域经济椭圆面积与密集度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南北区域经济空间融合发展的趋势与布局》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4显示了上述几个区域2000—2017年经济椭圆的面积和空间密集度及其变化,发现京杭(北京—杭州)轴带地区、川渝地区和豫鄂地区都是我国经济最集聚分布的地区,远远高于全国经济的空间集聚水平,其中京杭轴带地区经济的空间密集度在8种区域中排序第1位,豫鄂地区经济的空间密集度排序第4位,且在2000—2017年都维持稳定,表明这两个地区具有很强的集聚经济优势。同时,京杭轴带地区具有邻近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豫鄂地区具有邻近全国市场的竞争优势[24,26,36]。川渝地区虽然在经济空间密集度排序中位居第2位,但其既远离国内市场又远离国际市场,不具有邻近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优势,且成渝地区属于南方地区,无法发挥加强南北经济融合的作用,所以本文没有选择成渝轴带。同时,长江中游地区的鄂湘赣地区,其经济空间密集度明显低于豫鄂地区,同时其邻近国内市场水平也明显低于豫鄂地区,因此没有选择长江中游地区。学术界虽然探讨过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的重要性[37-38],但更多关注的是大运河的其文化和生态方面的价值。西部大通道[39]也是可能的沟通南北区域的桥梁,但由于其缺乏集聚经济的优势,经济空间密集度较低,仍有待进一步发展。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京杭轴带地区和郑州—武汉轴带(代表豫鄂地区)具有更强的集聚经济优势,且邻近国内市场,这两个区域是最有潜力促进南北区域经济融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轴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