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各组树脂表面微机械性能及摩擦系数值》

《表2 各组树脂表面微机械性能及摩擦系数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抛光对复合树脂磨损表面微机械性能及材料后续磨损行为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不同字母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α=0.05

循环磨损实验结果显示,三组试件的磨损曲线均呈现非线性的演化趋势(图2-a)。磨损初期磨损量迅速增大,随后逐步放缓进入稳定磨损期。其中,初始组及实验室抛光组的磨损行为较为活跃,两组磨损曲线形态近似。从磨损初(0min)至60min,均处于跑合期,初始组磨损速率为:0.097mm3/min,实验室抛光组磨损速率为:0.077mm3/min。60min后两组试件进入稳定磨损期,磨损速率均维持在较低水平(初始组磨损速率:0.014mm3/min;实验室抛光组磨损速率:0.020mm3/min)。而临床抛光组则展现出较为温和的磨损行为,跑合期较短且磨损速率较低(0.046mm3/min),整个磨损过程包含较长的稳定磨损阶段(45-240min)。将磨损时间(min)转换为磨程(m)后,可根据Archard法则进行磨损量与磨程的数据拟合(图3),估算三组试件的摩擦系数。结果表明(表2),在整个磨损过程中,实验室抛光组的摩擦系数(K2=0.009)与初始组(K1=0.01)十分接近。临床抛光组的摩擦系数最低(K3=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