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西涌波高特征值统计》

《表2 西涌波高特征值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深圳西涌滨海旅游区海滩裂流风险评估及特征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波浪资料均由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30 a的海浪后报数据集统计得出。该数据集采用第三代海浪谱模型(WAVEWATCH III,WW3),使用双重嵌套方案,大区(78°~154°E,-10°S~45°N)的空间分辨率为6′,小区(99°~123°E,3°N~25.5°N)的分辨率为2′。非台风期强迫风场采用CCMP(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风场,台风期间的风场采用台风模型风场和CCMP风场重构风场。利用南海浮标观测数据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波浪后报值与观测值吻合良好,浪高平均相对误差为17.5%。为评估模拟误差对月均值统计结果的影响,用1 a的观测资料统计遮浪站的月平均波高,并与模型统计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偏差小于0.1 m,说明后报统计结果可以很好地代表浴场海域深水浪的平均状态。西涌滨海旅游区附近海域常年月平均有效波高为0.4~0.7 m,月平均周期为4.9~6.1 s,常浪向为ESE和S向,频率分别为57.5%和20.8%,S向浪主要出现在夏季(6—8月),其他季节以ESE向浪为主。具体见表2和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