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共和盆地东北部干热岩井下岩芯样品角闪石-斜长石温压计计算结果Calculation results of hornblende-plagioclase》

《表4 共和盆地东北部干热岩井下岩芯样品角闪石-斜长石温压计计算结果Calculation results of hornblende-plagioclase》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青海共和盆地东北部干热岩岩浆侵位结晶条件及深部结构初探》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根据电子探针及镜下观察结果,可知部分角闪石受到低温蚀变作用影响,不适合使用全铝的温度压力计计算,所以只能选择部分没有受到蚀变的普通角闪石进行测算。通过对角闪石-斜长石矿物对温度计进行计算(表3、表4),结果显示样品GR1-6岩浆结晶温度为681℃,压力为3.52kbar;样品GR2-1岩浆结晶温度为693℃,压力为1.91kbar。表明共和盆地干热岩花岗岩中的角闪石形成压力均属于中低压(1.91~3.52kbar),温度为中低温(681~693℃)。由于角闪石结晶时花岗质岩浆仍以熔融状态为主,这时的结晶压力可视为上覆岩石的静岩压力。根据上覆岩石的密度即可求出岩体结晶时的深度,本文根据平均大陆地壳密度2.67g/cm3,推算共和盆地恰卜恰干热岩花岗岩体侵位深度在7.2~13.2km,属于深成岩体,与镜下观察的岩石学特征相符。由于共和盆地恰卜恰地区三叠纪花岗岩被新生代沉积岩覆盖,综合古生物化石信息和区域地层对比认为最老的地层为古近系西宁组(ENx)(拜永山等,2007;张森琦等,2018),表明井下钻遇的花岗岩体在古近纪之前已抬升至地表。按样品GR2的深度2952m计算,自三叠纪以来,共和盆地东北部恰卜恰地区至少有4.248km的地壳岩石被剥露,也是该区普遍缺失侏罗纪-白垩纪地层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