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新基建”提出的时间梳理》

《表1“新基建”提出的时间梳理》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新基建”与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及其比较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中国的“新基建”无论是从技术的深度,还是范围的广度上,都要比“信息高速公路”更加高阶和广泛。“信息高速公路”的内容主要围绕着信息产业展开,并且彼时的美国处于2G时代,平均下载速度在15-20k/s之间,如今的中国已经抢占了5G时代的先机,5G技术的推广使用及其所能实现的万物互联,将对人类生活产生变革性的影响。除了5G之外,“新基建”还包括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六大领域。与传统的基建老三套(铁路、公路和机场)相比,这一次新基建的内容可谓科技含量十足,涉及到的产业也多为通信、电力、交通、数字等社会民生重点行业。事实上,传统基建在部分地区已经过剩,投资的边际收益极低,甚至会劳民伤财。因此,有别于传统基建的领域,是“新基建”之新的第一层含义。新的主体应是“新基建”之新的第二层含义,回顾传统基建扩张的历史数据可以发现过去参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主要是国有企业,民营资本很难进入,即使进入了也较难从收益高的项目中分得一杯“羹”。而3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明确指出,此轮“新基建”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也就意味着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门槛,扩大投资主体,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新基建”之新的第三层含义,应是创新。不难看出,中央提出“新基建”的领域,多为创新密集型的产业,如5G、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这些技术领域本身是科学家、工程师们不断创新的成果,而且它们的建设推广,反过来又可以作为进一步推动创新的强大动力,进而带动经济的持续发展。它们是兼顾短期刺激有效需求和长期增加有效供给的最佳结合点,是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的大国重器,这与党的十八大会议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