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D.zeae CE1全基因组序列与其他D.zeae菌株的ANI、AP和is DDH值》

《表1 D.zeae CE1全基因组序列与其他D.zeae菌株的ANI、AP和is DDH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引起芭蕉芋细菌性软腐病的玉米迪基氏菌(Dickeya zeae)CE1的全基因组序列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通过基于9个保守基因串联序列的进化树分析发现,13个属于D.zeae种的菌株和1个种外的对照菌株D.dadantii 3937可分成明显的两类;而D.zeae种的菌株可分为三小类(图2),分别为:(1)水稻菌株EC1、ZJU1202、DZ2Q和EC2,以及其他菌株如CSL RW192、NCPPB 3531和Ech586;(2)芭蕉芋菌株CE1和香蕉菌株MS1、MS2,以及其他菌株如NCPPB 3532和MK19;(3) NCPPB2538。其中,水稻菌株EC1、ZJU1202、EC2和芭蕉芋菌株CE1及香蕉菌株MS1、MS2均是分离于广东的病原菌。芭蕉芋菌株CE1和其他D.zeae菌株的ANI、AP和is DDH值与进化树分析反映的菌株间亲缘关系类似,CE1和香蕉菌株MS1、MS2以及其他菌株NCPPB 3532、MK19间的ANI、AP、is DDH值相较于CE1和以水稻菌株为主的第一类菌株的值要大(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