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南太平洋地区法、德、英属殖民地招用华工纪略》

《表1 南太平洋地区法、德、英属殖民地招用华工纪略》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南太平洋岛国与华侨华人的互动发展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根据《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八辑》和《华工的足迹》整理(1),总计22 162人次。以上仅是部分岛屿有记录人次,真实数据在这之上。

华工饱受殖民者剥削和压榨,客观上为南太岛屿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大部分华工到期后被遣返回原居地,但是仍有部分人突破种种限制,获得自由公民身份并留了下来。以萨摩亚为例(2),从1903到1948年,萨摩亚被遣返的华工数量为5 179,远少于来萨的6 984人。1948年以后,西萨华人免于强制遣返,可以从事各种职业,并与当地人结婚,生儿育女。大多数华人最后都从事商业,包括裁缝、种植园主、农场主、技术人员、零售商、饭店老板等,并取得了一些成就,也提高了社会经济地位。因此,云达忠(Willmott Bill)认为,“早期赴南太各岛的华侨华人是一批勇敢的冒险家”(3)。二战后,斐济、大溪地华人的眷属从大陆移民岛国地区,华人人口逐年增加。到20世纪40年代末,岛国华人社会初具规模。20世纪50到60年代,移民岛国的人数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