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米丘林矿床矿物相分带》

《表1 米丘林矿床矿物相分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乌克兰米丘林铀矿床的成矿蚀变作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该表所示为米丘林矿床第一阶段钠交代岩的矿物分带,交代矿物是由霓石-钠闪石交代岩(类型Ⅰ)和钠长石-绿泥石-绿帘石交代岩(类型Ⅱ)中原生矿物的选择性置换而形成的,原岩是花岗岩、混合岩和伟晶岩。

钠交代岩仅限于米丘林断层的下盘,而断层的上盘没有交代岩和铀矿化。前人认为不论是在平面上还是在剖面上,结晶岩和叠加构造带的楔形排列都控制着钠交代岩和铀矿体的位置、延伸和形态。导致铀矿化和钠交代岩的蚀变主要发生在两个主要阶段,首先是钠交代作用,然后是热液作用。在保留原岩结构的前提下,第1阶段通过钠交代作用取代了所有的包括绿帘石-绿泥石糜棱岩在内的原岩。这些交代岩的内部由不同成分的霓石、钠闪石、钠铁闪石、绿帘石和绿泥石组成。外带以脱硅化为特征,残余钾长石和石英被钠长石取代,黑云母被绿泥石或钠闪石取代。由母岩到钠长岩的过渡通过3个交代分区来反映[12](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