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1949年—1959年交通大学毕业班人数及实际毕业生人数比较[34]》

《表2 1949年—1959年交通大学毕业班人数及实际毕业生人数比较[34]》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苏联专家与新中国建立初期高等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以交通大学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1955年高教部将本科学制由4年改为5年,因此1958年学校毕业人数出现减少现象;2.本表不包含1952年以后的研究生。

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规模机械、电气等重工业急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我国重点骨干企业大都是在苏联帮助下建设的,苏联在改造旧教育和建设社会主义新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按照苏联高等工程教育模式培养人才成为首要选择。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工科院校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式等方面按照苏联模式进行了全方位改革,1952年院系调整以后的高等工科院校增设的专业和课程,主要是按照苏联援助的156个大型项目的建设需要而设立,这次改革为许多工业部门培养了大批对口的专门人才。交大作为一所多科性工科大学,其人才培养目标为造就“现成的工程师”,经过苏式课程体系的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严格训练,交大培养的学生不仅操作与动手能力非常强,毕业后能马上适应工作岗位,而且工程设计能力也比较出色。后来这些毕业生大都成为各行业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为国家工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