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时间的水平方向地温监测数据》

《表1 不同时间的水平方向地温监测数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多年冻土区热棒路基降温调控效能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3)热棒作用下的路基水平地温变化规律受季节性变化影响较大,具体监测数据见表1。在2015年1月份,L型热棒的工作功率最大,距离热棒-1.0m处地温最低降至-7.5℃,距离热棒-2.5m处地温则为-0.35℃;而7月份的水平地温变化规律与此恰好相反,距离热棒-1.0 m处地温为-0.5℃,距热棒-2.5m处地温降为-0.6℃。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同深度不同位置的土体导热系数、密度、比热等热物理参数不尽相同,加之热棒作用半径和热传导速率受外界大气温度调控,导致不同深度处的土体“冷量扩散”滞后。根据地温监测数据,由于大气温度的季节性转换,地温周期性波动随着深度的增加明显滞后,因而不同季节的热棒制冷机理和降温效果迥异。具体而言,在寒季来临时,热棒启动开始工作,其周围土体水平温度梯度迅速增大、降温速率加快,使局部路基温度场呈不均匀分布状态,考虑到土体热阻效应,热棒产生的“冷量”向远处土体扩散、传导半径有限;而当暖季到来时,外界气温高于地温,热棒停止工作,浅层土体温度逐步抬升,但由于上下土层之间温差较大,热棒在冬季时集聚的“冷量”开始逐渐向上扩散、抵御由路表向下传入的热量,有效延缓了双向融化的态势,降低了路基土体地温,并维持在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