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不同EMS浓度对苦荞考种相关性状的影响》

《表4 不同EMS浓度对苦荞考种相关性状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EMS诱变剂处理对苦荞种子萌发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1)

在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工作中,不同作物间对化学诱变剂EMS最适浓度大小不同,EMS诱变白菜型油菜的半致死剂量为0.6%,最适浓度范围为0.3%~0.6%(杨建胜等,2018)。EMS对黄花苜蓿的最适半致死剂量为1.4%(伊风艳等,2018)。为确定EMS诱导小麦品种‘河农822’的最佳诱变剂量,综合分析调查找出诱变小麦品种‘河农822’的EMS最佳剂量为0.3%(王长里等,2008)。同一物种的不同品种之间对EMS诱变剂的敏感度不同,苦荞半致死EMS浓度为1.7%(温日宇等,2014)。结合EMS对苦荞种子发芽以及田间相关指标的影响,马名川等(2019)认为诱变苦荞种子EMS的半致死剂量为1.2%。以上不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材料的最适EMS浓度的选择是不同的(宋振君等,2017)。本试验通过设置不同EMS浓度对‘川荞1号’、‘川荞2号’以及‘川荞3号’种子处理9 h,在发芽试验中,当EMS浓度为1.2%时,三个品种的发芽率分别为47.667%、47.000%、63.333%,成苗率也大大降低至39.000%、41.667%、59.000%,为半致死浓度(表2);进行产量调查时,当EMS浓度为0.8%,此时三个品种千粒重分别达到最大值21.944、18.070和18.539 g(表4)。因此,结合苦荞发芽试验以及产量性状的调查,综合分析得出EMS对苦荞的适宜浓度为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