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肠内营养3 d内患者IAP水平分析》

《表1 肠内营养3 d内患者IAP水平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有创机械通气腹内压与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性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肠内营养支持可增强肠道保护屏障,减少菌群移位,促进肠道激素分泌,增强肠道和免疫功能,改善各项营养指标和状态,预防和减少近远期并发症。肠内营养过程中,由于患者病情危重、肠道功能减弱及多项临床操作干预,增加患者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5]。临床危重患者IAP 5~7 mm Hg,而本次受试者测得IAP<12 mm Hg发生率高达68.57%;表1显示,患者在实施肠道营养支持前3 d内的IAP水平较为平稳,且与入组时相比,II级患者占比较高,由此可见,病情危重为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引发IAP升高的因素,但并未引起I级、II级IAP的喂养不耐受症状。该结果符合欧洲病重医学会IAP未升高至20 mm Hg仍可继续基于肠内营养支持的推荐相符。结果显示,受试者IAP与喂养不耐受症状呈正相关性(P<0.05),由此可见,对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IAP越高则不耐受症状发生种类越多,由于IAP增加后,肠管和肠壁血管受压,降低胃肠道血液灌注量,引发胃肠道绒毛萎缩断裂和黏膜糜烂出血,增加患者肠道功能障碍和不良反应症状[6],直接影响胃肠道营养吸收、消化功能和肠道功能蠕动延缓,从而出现胃肠道排空延迟[7]。而对于有创机械通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原因包括:(1)对于气管插管患者括约肌压力和气管插管的气囊压迫食管导致咽喉敏感性降低,咽喉肌逐渐出现废用性萎缩[8],导致咳嗽无效,当营养液通过管道输送至胃内,胃肠道的清除降低,反流营养液至口咽或导管内[9]。(2)对于肠内营养制剂成分和速度均可影响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短肽型、中链脂肪酸、整蛋白型混合制剂可有效引发腹泻等不耐受性,且输注越快发生不耐受症状越高[10]。但患者IAP与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的喂养不耐受症状呈负相关性(P<0.05),其原理在于IAP升高,腹腔压力压迫肠管和肠壁血管,影响胃肠道功能,延缓肠道蠕动,影响肠道蠕动,造成肠鸣音减弱或消失[11]。本研究中患者腹泻、是否停止肠内营养、呕吐/反流、胃残余量与肠内营养3 d内IAP呈正相关性(P<0.05);由此可见,IAP增加所致肠道蠕动降低,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最终造成腹泻、胃残余量、呕吐/反流等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当肠内营养前3 d IAP≥11 mm Hg时,应警示患者可能有喂养不耐受症状发生的可能[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