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中国国家级纺织类非遗项目分地域数量统计》

《表4 中国国家级纺织类非遗项目分地域数量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江苏省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整理》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各批次数量变化趋势对比图中可以看出(图1),第一批7项约占同批全国总量的16%,远高总占比例6%(图2),表明江苏省对我国在2004年和2005年期间内颁布的政策法规重视程度高,同时表现出对纺织类非遗保护工作具有提前意识。第二批3项仅占同批总量的3%,且在全国国家级纺织类非遗项目数量上升的大好趋势下出现下降情况,项目数量相差102项,为四批次中差值最大。如表4所示,在第二批中有26个省、地区较第一批实现了增长,新疆自治区和贵州省增长幅度最大分别是13项和10项。新疆自治区和贵州省都属于多民族聚居区域,少数民族种类众多,在文化基因、生活习惯、审美认知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性,造就了纺织类非遗的多样化与独特性。而江苏省主要以汉族为主体,占比99.5%,是少数民族散居区域,故少数民族结构的单一性是构成纺织类非遗项目数量稀少的因素之一。国务院于2008年6月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从表1可以看出,江苏省第二批国家级纺织类非遗项目3项在类型上皆属于扩展项目,与新增项目而言,表现出对非遗项目纵向挖掘深度不够,出现横向挖掘的现象,未能推陈出新。第三批、第四批的国家级纺织类非遗数量分别为2项、1项,各占同批全国总量的7%和3%,也均同属于扩展项目,挖掘的工作同样呈现纵向转横向发掘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