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1996-2017年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年降水量、年均气温和土地覆被类型相关性分析》

《表3 1996-2017年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年降水量、年均气温和土地覆被类型相关性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代表显著相关水平0.05。

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呈暖湿变化趋势,高寒地区温度升高、热量增加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区的扩散,即研究区降水和气温的增加均有利于植被的生长扩散。通过对保护区降水、气温与各土地覆被类型面积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表3),降水与裸岩石砾地和冰川及永久积雪呈显著性相关关系(P<0.05),与天然牧草地、沼泽草地、河流水面、沼泽地和沙地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气温与各土地覆被类型相关性不显著(P>0.05)。降水的增加会直接影响冰川及永久积雪的面积增加和裸岩石砾地向天然牧草地、沼泽地的转化,降水量的增大加剧了河流侵蚀与泥沙碎屑的搬运,洪流携带大量的碎石等沉积于洪积扇、冲积扇扇面的冲沟;泥沙在河道回水湾处淤积,洪峰过后成为沙地策源地造成沙地面积增加;气温升高会加大河流水面的蒸发量,造成河流水面面积的减小,大量河床裸露,为沙丘的形成提供场所[21],进而造成保护区内沙地面积的增大,同时河流水面的减少会造成水体沼泽化等使得沼泽草地、沼泽地的面积增加;气温与冰川及永久积雪的相关性达到0.925(P>0.05),但已有研究表明融雪量与气温的相关性不很显著[22],在研究区特殊的山盆相间地形作用下,蒸发作用的加强提高了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气流受地形强迫抬升作用,高大的山体对外来水汽和区域内循环系统中的水汽进行拦截和凝结,会直接影响冰川及永久积雪的面积增加,故气温升高的同时冰川及永久积雪的面积也增加。同时,人类活动干扰和畜牧业的发展等对景观格局的演变产生影响,保护区人口的减少也降低了对保护区资源的利用与破坏,促进保护区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的降低。天然牧草地面积的减少可能是在传统的游畜牧经营方式下,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过牧现象的存在,导致天然牧草地发生退化现象[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