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湿地植物炭基材料的理化性质》

《表2 湿地植物炭基材料的理化性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人工湿地植物炭基材料特性及铁碳微电解填料制备》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O%=100%-(C%-N%+H%+S%+Ash%)。

由表2可知,高温下制备的炭基材料其C含量、p H和Ash都明显高于植物母体,而O和H含量降低,N和S变化规律不明显。总体而言,不同植物炭基材料中C、H、O和N元素含量较高,S占比较小。MRJ、ZLH和LW中C元素含量分别为34.98%、44.64%和43.43%,而相应炭基材料的C含量分别扩大为44.05%~50.26%、61.69%~73.49%和56.40%~62.05%,这说明炭基材料在高温下具备良好的固碳能力。C含量先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到达一定温度后下降,最终趋于平衡。这是因为高温导致植物体脱水,同时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大分子结构分解而发生重量损失;但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炭基材料中的C发生了二次开裂导致C含量降低[18]。制备过程中,由于酸性官能团的变化和矿物质元素的积累[21],炭基材料也由弱酸性向碱性过渡,同时伴随着灰分的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