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古今中国大学之道对比》

《表1 古今中国大学之道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论后发外生型学术系统的困境与创新》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金耀基.再思大学之道[M].三联书店,2020:140.

虽然与我国五千多年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相伴随着的是两千多年的高等教育发展史,但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大学及其学术活动形态则是19世纪末西学东渐过程中的舶来品。陈平原说,虽然在清末民初建立大学制度时,中国学人宣称要“上法三代,旁采泰西”,但其实前者少有落实,而后者是主要部分。[1]还有许多文献可以作为佐证,就不再赘述了。从这个意义上讲,与中世纪起源于欧洲的先发内生型大学制度和学科制度相比,我国的大学制度和学科制度则属于后发外生型。金耀基先生将现代中国大学制度的建立及其知识系统由经学向科学的转变,称为是我国现代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意义不亚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从专制君主制向民主制的转变。[2]他对于古今大学之道进行了如下对比(表1),其核心内涵就是从“善”到“真”的求知取向和与之相应的学术形态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