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济阳坳陷桩海地区潜山结构对比》

《表2 济阳坳陷桩海地区潜山结构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济阳坳陷桩海地区古生界潜山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复杂的演化过程决定了不同潜山带保留层系和结构类型的差异性,综合出露层位、演化过程和顶面几何形态等因素,对潜山结构进行划分(表2),可分为4种类型。第一类为寒武系反转断块山,早期抬升遭受剥蚀,仅保留寒武系(Zg29井钻探揭示),构造反转形成断块,主要分布在第一排山。第二类为奥陶系逆冲褶皱山,早期遭受剥蚀改造,仍保留奥陶系,据Zg11井钻探揭示,奥陶系顶部八陡组和马家沟组遭受剥蚀,出露冶里—亮甲山组,经过挤压—拉张—挤压过程,形成褶皱背斜形态,主要分布在第二排山。第三类为奥陶系逆冲断块山,经过早期逆冲块断,地层保留较完整,据Zg9井钻探揭示,上古生界保留220m,下古生界保留完整,主要分布在第三排山。第四类为奥陶系断块山,为早期挤压和晚期走滑—伸展断层夹持的断块,地层保留较完整(目前无井钻遇),主要分布在第四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