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企业知识基础划分变量及指标》

《表1 企业知识基础划分变量及指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知识基础及其创新效应——基于国家级高新区上市企业的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知识基础被看作“相同类型知识创造组织之间可以共享、共用的基础性的信息或知识”[15],强调的是知识创造活动的“输入形式”与“知识存量”。但是,企业或产业活动的知识输入状态非常复杂而难以测度,隐性和显性知识不断相互融通和转化[18];同时,知识基础不只是作为静态存在的知识客体,它更应被关注的是知识创造、使用等动态的属性[14]。因此,本文采用“知识创造的成果”与通常被忽略的“知识创造的过程”去体现创新活动的本质特点。据此,从知识创造的投入、动力、研发绩效和经济绩效四个维度,使用k均值聚类法(3)对样本企业知识基础进行分类,其中最优k值(聚类数)由平均半径的手肘法(4)确定;再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得到不同类知识基础企业之间的具体差异。企业知识基础聚类分析的维度及对应变量为:(1)知识创造的投入,知识创造与创新必须要以一定的资源投入作为起点,包括资金和人力投入两个方面,前者用研发费用与营业收入之比度量,后者用技术人员员工数在总员工数中的占比和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数在总员工数中的占比度量,分别反映职能上的人力资本投入和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程度。(2)动力,不同知识基础主体拥有差异化动力,可通过两方面度量,一是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反映资产构成情况,用以判断知识创造与固定要素投入或流动性资产的关联程度;二是前五大供应商总采购份额和前五大客户总销售份额,反映供应链上下游的营业份额集中度,用以表征知识创造需求的集中度。(3)研发绩效,包括创造的知识构成和知识创造的效率两方面。由于隐性知识难以量化,采用专利的三种类型——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分别对应解析型、综合型和象征型三种知识基础的主要显性知识成果,并以其在专利总数中的占比表示知识成果的构成类型。此外,发明公布数、发明授权数、实用新型数、外观设计数、商标数与研发费用之比分别衡量这几种知识产权的产出效率(5)。(4)经济绩效,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以总资产净利率表示(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