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中印度洋海盆GC18孔微体化石组合特征及对应年代》

《表1 中印度洋海盆GC18孔微体化石组合特征及对应年代》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印度洋海盆南部中新世以来碳酸盐补偿深度的演变:来自微体化石组合和元素地球化学的证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GC18孔中,第Ⅰ段含Ceratolithus cristatus和Calcidiscus leptoporus,两者分别分布于NN21-NN19带和NN21-NN2带,则第Ⅰ段属于钙质超微化石NN21-NN19带,地层时代为第四纪(表1)[18].第Ⅲ段含Discoaster deflandrei,该种在NP10带首次出现,一直延续到NN7带,NN7带后绝灭.该种在第Ⅰ、Ⅱ段均未发现,因此推断第Ⅲ段沉积中Discoaster deflandrei已处于NN7带,即将绝灭,其时代已进入中中新世晚期[18](表1).第Ⅴ段钙质超微化石组合丰富,Discoaster deflandrei分布于NN7-NP10带;Umbilicosphaera jafari分布于NN19-NN2带;Reticulofenestra pseudoumbilicus分布于NN15-NN4带;Umbilicosphaera rotula分布于NN16-NN2带.综上,依据化石的分布时代,推断该段地层时代为中中新世-早中新世[18](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