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加载初期徐变预测模型发展斜率对比》

《表5 加载初期徐变预测模型发展斜率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徐变试验》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综合本文试验中7个试件的预测结果可知:GL2000模型对于加载龄期大、混凝土强度等级高的钢管混凝土试件的徐变预测结果较为准确,但对于加载龄期小、混凝土强度等级低的钢管混凝土试件的徐变预测结果往往偏差较大;特别是对于第I组构件CFT-0.1-CR、CFT-0.2-CR和CFT-0.3-CR的徐变预测结果比实测结果分别小了49.71%、45.65%和39.81%,这是由于该模型适用范围是预测抗压强度在70 MPa左右的成熟硬化后的高强混凝土徐变,当加载龄期比较小时,核心混凝土强度还在发展,此时强度比较低,从而造成预测结果误差较大;CEB-FIP MC78模型在加载后的前50 d徐变预测误差均较大,高于实测值;B3模型对于加载龄期大、混凝土强度等级高的钢管混凝土试件的徐变预测结果较好,但往往会高估早龄期、混凝土强度等级低的钢管混凝土试件的徐变,且误差较大。在加载初期,各徐变预测模型预测的发展速率不同,见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