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比较》

《表3 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体外膈肌起搏联合tDC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经口进食情况、呼吸功能、舌骨前移及上移速度、表面肌电图检查结果。(1)疗效评价标准:疗程结束后有影像学技师指导患者在坐位下吞咽5ml不同状态的钡餐后以视频内镜对吞咽功能进行评估[9],满分10分,得分越高吞咽功能越好。根据评分结果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价,标准如下:痊愈:9~10分;显效:6~8分;有效:3~5分,无效:≤2分;(2)经口进食情况: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10](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FOIS)进行测评,该表根据患者经口进食情况分为1~7分,1分:无法经口进食;2分:需进行管饲且仅以最小量尝试进食;3分:需要管饲进食,可进食单一质地的食物或液体;4分:不需管饲可经口进食单一质地食物;5分:可经口进食多种食物,但需经过准备;6分:可进食多种食物且不需特殊准备,但对部分食物有所限制;7分:可完全正常饮食,无特殊限制;(3)呼吸功能:在治疗前后采用日本美能AS-507肺功能检查仪对患者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及呼吸频率(breath frequency,BF)进行检测[11];(4)舌骨前移及上移速度:治疗前后以X线检查对患者吞咽进行观察,以1枚1元硬币置下颌处作为标尺,参照文献[12]方法对舌骨向前、向上运动速率进行检测;(5)表面肌电图检测:在治疗前后采用Flex Comp表面肌电分析系统对患者吞咽时程及吞咽波幅进行检测,将四通道同步电极3.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比较(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