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桃山各期次岩体U和Th含量》

《表1 桃山各期次岩体U和Th含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江西桃山铀矿田大布铀矿床成矿模式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U、Th和Th/U值—据曾文乐等[5];同位素年龄—据曾文乐等[5]和“黄陂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5];沥青铀矿成矿年龄—据李仁泽[16]。

桃山岩体为岩浆多期次多阶段侵位复式岩体,形成时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图2)。三叠纪以蔡江岩体为代表,岩性为中粗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侏罗世早期以黄陂岩体为代表,岩性为中粗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期以钓峰岩体为代表,岩性为中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晚期以打鼓寨岩体为代表,岩性为中粒小斑(黑)二云母花岗岩。晚侏罗世形成罗布里岩体,岩性为中(细)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白垩纪花岗岩为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及各类脉岩。从晚三叠世至中侏罗世晚期(岩体形成顺序为蔡江岩体→黄陂岩体→钓峰岩体→打鼓寨岩体),岩体铀含量逐渐增高,至中侏罗世晚期打鼓寨岩体,铀含量达到最高值(表1)。复式岩体较高的铀含量为铀成矿提供了铀源[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