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性质不明胆道狭窄的诊断》

《表1 性质不明胆道狭窄的诊断》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SpyGlass~(TM) DS直视化系统在胆道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性质不明胆道狭窄是指经过胆道系统影像学、内镜检查等仍然无法明确病因的胆道狭窄,胆道狭窄的患者中,良性占30%,绝大多数为恶性来源[1]。研究[7]表明,临床有15%~24%的患者在行胆道手术后病理结果明确诊断为良性胆道狭窄。这无形中增加了胆道良性狭窄患者手术创伤及不必要的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早期明确胆道狭窄的性质,可有效避免良性狭窄的过度治疗及恶性狭窄治疗的延误[15]。虽然目前影像学技术如B超、CT、MRI、超声内镜等在不断改进,但是对胆道恶性狭窄的诊断率仍然较低,CT、MRI的诊断特异度分别为60%~80%、70%~85%[1]。研究[15]表明,在Spy GlassTMDS检查中,胆道恶性狭窄的镜下表现为肿瘤血管曲张、浸润性狭窄、边界不规则、内腔部分闭塞、表面不规则及易出血等特征,因此Spy GlassTMDS在性质不明胆道狭窄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但是,这些特征在良性疾病中也有报道,虽然概率很低,但仍不能取代组织病理学活检作为恶性胆道狭窄的金标准[14,16]。多项研究[6-7,17-20]表明,Spy GlassTMDS镜下观察对胆道恶性狭窄诊断的敏感度为83.3%~100%,特异度为79%~100%,准确度为82.9%~96.7%(表1)。研究表明Spy GlassTMDS引导下活检的特异度与胆道细胞刷检及透视下活检无明显差异,但是其敏感度(60%~88%)明显高于胆道细胞刷检(37.5%~47.1%);与常规ERCP相比,Spy GlassTMDS检查后低或无与之相关并发症发生。因此,Spy GlassTMDS对性质不明胆道狭窄的诊断是安全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