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各因素对国家枢纽地位差异的贡献度分析》

《表3 各因素对国家枢纽地位差异的贡献度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国际贸易网络枢纽地位的决定机制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中汇报了各变量分别对被解释变量国家枢纽地位(lnCentrality)回归时所得到的R2值;FE为年份固定效应和国家固定效应。“开放程度+FE”表示在关税水平(lnTariff)对国家枢纽地位(lnCentrality)回归时,同时控制了年份固定效应和国家固定效应,以此类推。

参照Henderson等(2018)[40]的研究,为更加清晰地辨别在国家枢纽地位的决定机制中各类因素的贡献度大小,本文将国内的制度环境和区域贸易协定纳入国家的制度支持考虑,将国家人口数量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纳入母国市场大小的考虑,并分别从开放程度、制度支持、技术支持、母国市场和人口结构这五个角度分别进行回归得到拟合优度R2,表3中的模型(1)汇报了结果。结果显示:在样本期内的总出口贸易网络中,年份和国家固定效应对国家枢纽地位差异的解释力度R2为0.048。结果显示,母国市场、年份和国家固定效应的解释力度为0.204,表明母国市场因素为解释国家枢纽地位的差异贡献了15.6%,在总出口贸易网络的枢纽地位决定机制中,母国市场起到的作用最大。技术支持、制度支持的贡献分别为7.5%和6.8%;人口结构为解释国家枢纽地位的差异贡献了3.3%;而开放程度的贡献度最小,仅为2.1%。在总出口贸易网络分工中,一国的市场优势、技术创新、制度支持、人口结构等优势要素对其枢纽地位的影响作用要大于开放程度等传统优势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