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长白山西坡苔原带不同海拔积雪日数Table 4 Snow cover days in various altitudes in the alpine tundra on the w ester

《表4 长白山西坡苔原带不同海拔积雪日数Table 4 Snow cover days in various altitudes in the alpine tundra on the w ester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长白山苔原带土壤温度与肥力随海拔的变化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长白山西坡苔原带2 050 m最冷月土壤温度(-2.71℃)远高于观测到的同海拔最冷月气温(-20.15℃),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积雪的保温效应。长白山苔原带冷季气候特点是严寒、降水多,太阳辐射弱。观测积雪的仪器因无法保证自身的能源供给,难以正常进行积雪数据的观测和记录。但是根据常年出野外的考察情况,长白山苔原带冷季稳定期积雪厚度通常在1 m左右(图8),沟谷部位的积雪厚度更厚,可以达到2~4 m。积雪覆盖下的土壤温度会长时间稳定处在0℃上下,选取土壤日均温0.9℃作为阈值,把土壤日均温低于0.9℃时期内的地表状况视为有积雪覆盖[7]。经统计发现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各海拔的积雪日数基本稳定在210天左右(表4)。在长白山稳定且深厚的积雪覆盖下,雪的低导热率和较大的热容量有效地阻隔了土壤热量向外散失,从而起到了保温和提高地温的作用[48]。地气温差的观测结果也有力地验证了常晓丽[49]的结论。在积雪覆盖下相对温暖的土壤环境中,冷季雪被下苔原带土壤呼吸不仅相当活跃,而且具有比暖季更高的温度敏感性[7,50]。尤其是雪斑地段的土壤微生物具有显著活性,对土壤碳排放和氮矿化能力有重要贡献[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