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基于纳米粒子检测AFB1的方法比较》

《表1 基于纳米粒子检测AFB1的方法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金纳米簇荧光“开启”的黄曲霉毒素B_1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上述最优反应条件下,利用AFB1与Hg2+作用致使Hg2+对Au NCs淬灭减弱,使得Au NCs的荧光恢复,建立AFB1的荧光检测方法,并以AFB1质量浓度作为横坐标,以恢复率(F-F1)/F0(F0指Au NCs在最高发射波长626 nm处的荧光强度,F1指Au NCs与Hg2+反应后在最高发射波长626 nm处的荧光强度,F指Au NCs与Hg2+反应体系中加入AFB1后在最高发射波长626 nm处的荧光强度)作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如图4示,当AFB1的质量浓度在0.1~10 ng/m L范围内,与(F-F1)/F0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775)。该方法的检出限(S/N=3)为0.1 ng/m L。同时跟近几年基于纳米材料检测AFB1的方法作比较(表1),结果发现该方法同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