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Cu/AgNCs (N1-N3) 合成条件及其发射峰的位置》

《表1 Cu/AgNCs (N1-N3) 合成条件及其发射峰的位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Cu/Ag纳米簇比率型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其在Ag~+检测中的应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a:D-penicillamine.

根据1.2节合成方法制备出不同Ag+掺杂量的Cu/AgNCs,并分别命名为N1、N2、N3,见表1。从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结果(图1)可以看出,相比于纯的D-青霉胺,Cu/AgNCs(N1和N2)在2 520cm-1处的峰消失了,这是由于S-H键发生了断裂并形成了新的S-Cu(Ag)键。从Cu/AgNCs的电喷雾电离-飞行时间质谱(ESI-TOF MS)(图2) 结果可以看出,在Cu/AgNCs中存在许多Cu/Ag离子碎片,比如Cu2Ag2L2,Cu3AgL3,Cu3Ag2L4等(L代表配体D-青霉胺)。透射电镜(TEM)结果(图3)显示N1表现为不规则的组装结构,而Cu/AgNCs(N2、N3)变成相对规整的近球形结构。随着Ag+掺杂量的增加,这些球状结构随着尺寸的增大而进一步融合成不规则的组装结构,Cu/AgNCs的平均尺寸由30nm(N2)增加到125nm(N3)。以上结果都表明确实形成了Cu/AgN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