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诉调比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2011-2014年)》

《表2 诉调比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2011-2014年)》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禀赋效应、诉讼要价与精神损害赔偿——基于地方司法统计数据的认知心理学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p<0.01,**p<0.05,*p<0.1;括号内是标准差。(2)诉调比、诉讼时间、人均GDP取的是对数。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不同权利类型所呈现出来的禀赋效应强度差异性?下面,本文将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探寻背后的认知心理原因。表2报告了模型1a至模型2b的回归分析结果。模型1的解释变量是权利类型,模型2的解释变量是赔偿诉求,各个模型的控制变量都是诉讼时间和人均GDP。结果显示,在只考察解释变量或控制变量时,所有变量对诉调比的解释力在统计学上都是非常显著的:p值均小于0.01。在模型1a和模型2a中,权利类型/赔偿诉求都能单独产生显著的影响力,系数分别是-0.47和-0.242,这意味着,从财产权向人格权转变,将使诉调比分别下降0.47和0.242。在同时控制诉讼时间和人均GDP这两个变量后(模型1c和模型2b),权利类型/赔偿诉求的解释力没有明显减弱,回归系数非常稳健,这说明本文的假设在一定程度上是成立的:权利类型与诉调比存在着影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