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生态用地辐射效应分等级统计结果》

《表4 生态用地辐射效应分等级统计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2000—2015年天津市湿地景观变化和生态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2000年和2015年天津市生态用地辐射效应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2000—2015年虽然生态用地面积减少了7.42%,建设用地面积增长了54.80%,但生态用地辐射范围和覆盖建设用地范围分别增长了9.96%和69.30%。这表明天津市生态用地重要性提高、辐射效应增强,可以为更广泛区域的居民提供生态服务与产品。由生态用地辐射效应分等级统计结果(表4)和生态用地辐射范围空间变化(图7)可以看出,2000—2015年生态用地辐射率由47.26%上升为51.96%,覆盖建设用地比例由64.29%上升为70.31%,缓冲区生态用地效应增强。随缓冲半径的增大,生态用地对天津市陆域的辐射范围和覆盖建设用地范围均逐渐下降,其中,缓冲半径500 m的辐射范围最大,其次是500~1 000m,缓冲半径大于1 000 m后的辐射范围最小。天津市生态辐射薄弱区域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东北—北—西—西南的宽阔弧形区域以及中心六区和海河干流沿线城市建设密集区。随湿地和生态用地面积的减少,中心六区和海河干流沿线的辐射盲区出现扩张[16,28-29],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