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重金属目标危害系数(THQ)、风险指数(HI)和癌症风险指数(CR)》

《表3 重金属目标危害系数(THQ)、风险指数(HI)和癌症风险指数(CR)》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七星河湿地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价》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重金属目标危害系数(THQ)由高到低顺序为Cr>Zn>Cd>Cu>Ni(表3),所有重金属的THQ值均<1,表明食用七星河湿地的野生鱼类并不会造成非致癌风险。复合重金属暴露危害系数(HQ)的计算结果表明,食用北方花鳅所引起的健康风险高于葛氏鲈塘鳢和东北湖鱥,其中Cr对HQ的贡献率超过70%,但目前这种复合重金属暴露风险仍在安全限值之内(HQ<1)。从水体和沉积物中Cr均处于“高风险”等级的评价结果来看(2.2.1节),区域重金属污染而引起的潜在风险均可通过食物链进行传递,进而影响人类健康,表明野生鱼类可作为链接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间的重要载体。同时,探寻鱼类从水体与沉积物中吸收重金属元素的过程及影响机制还可进一步了解区域环境污染的风险传递效应。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鱼体中Cd的含量低于NY 5073—2006相应的标准限值,但是食用这3种鱼类所引起的癌症风险均超过了风险阈值(CR>10-5),这主要是因为CR的计算过程中考虑了低剂量长期暴露因素。这进一步突出了对农业区湿地Cd污染控制的重要性。农业生产的优化与控制对降低鱼类消费者的癌症风险将起到关键作用。此外,本研究的健康风险评估是基于假定鱼类消费所摄入的重金属可完全被人体吸收,因此可能存在高估健康风险的可能。但考虑到老人和儿童这类抵御不良影响能力较弱的人群,这种基于最坏情况而进行的健康风险评估,仍可对重金属污染起到良好的预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