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人类社会行为的理想类型与蕴涵价值》

《表1 人类社会行为的理想类型与蕴涵价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程序与实质:转型期中国的微博场域价值判断共识建构》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对价值的各种分类纷杂不明,这本身也预示着价值判断的主观程度。如何将复杂的价值类型细化?不妨从马克斯·韦伯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四种理想类型划分入手。依据韦伯,人类社会行为的四种理想类型分别是目的理性行为、价值理性行为、情感行为和传统行为。其中,前两者属于理性的行为类型,而后两者属于非理性的行为类型。目的理性行为由行动者追求的目标和经过计算的目的决定,价值理性行为由伦理/审美/宗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信仰决定,情感行为由行动者当下的情感或感觉状态决定,传统行为由根深蒂固的习惯决定。(2)四者相合,目的理性行为和价值理性行为中蕴含的理性价值———形式理性(Formal Rationality)和实质理性(Substantive Rationality)以及情感行为和传统行为中蕴含的非理性价值———情感价值和传统价值,就覆盖了人类基本社会行为的四种价值。由于非理性价值建基于主体情感/意志或者主体之间关系/互动的本质,使得非理性价值的相对性更强;而理性价值的相对性弱、绝对性强,更适合作为思考价值判断共识的逻辑起点(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