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国内煤制芳烃技术放大及工业试验进展》

《表2 国内煤制芳烃技术放大及工业试验进展》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煤基大宗化学品市场及产业发展趋势》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近年来,国内外针对甲醇制芳烃技术开展了大量基础及应用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美国埃克森Mobil公司和沙特SABIC公司分别开发了一种改性的P/ZSM-5以及掺杂镧(La)、铯(Ce)元素的ZSM-5催化剂,可将芳烃的单程收率提高至19.0%~30.0%[9]。国内煤制芳烃技术的基础研究以及产业化应用均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如表2所示,相关技术已完成工业化中试试验。清华大学在2010年率先完成流化床甲醇制芳烃工艺技术的开发,随后与北京华电煤业集团共同开展了3.0万吨/年流化床甲醇制芳烃工业化中试试验。2012年由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20.0万吨/年甲苯甲基化工业示范装置在扬子石化建成并一次投料成功,实现了甲醇-甲苯烷基化制芳烃技术的突破,其反应过程如图12所示,但后续未见技术的推广应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延长石油集团在2018年联合进行了甲醇-甲苯烷基化制对二甲苯联产低碳烯烃的移动床中试试验,将甲醇的单程转化效率提高至93.3%,推动了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同时,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中民院士、朱文良研究员等[30]对H-ZSM-5分子筛催化剂做了进一步的无金属改性,可将芳烃选择性提高至80.0%,大幅提高了煤制对二甲苯技术的经济性优势,有利于该技术在国内市场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