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新疆城乡互动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耦合协调发展类型》

《表3 新疆城乡互动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耦合协调发展类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疆公共服务资源空间配置与城乡互动耦合协调发展评价》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根据表2、图5以及相关文献[25-26],将新疆14地、州、市城乡互动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划分为协调发展、过渡发展以及失调衰落三个类型(表3)。就全区而言,不论是城乡互动发展水平还是公共服务效益总体上都呈现出由天山北坡城市群向周边地州递减的分布情况,说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长期以来侧重核心区发展的目标得到很好的实现。就具体空间分布看:(1)区域梯度差异依然存在,但总体上差别较大,全区分为8类发展类型,并遵循从中心城市向地州递减的规律。(2)首府乌鲁木齐市公共服务资源效益指数与城乡互动发展水平基本接近,协调耦合发展,相互促进。行政区划调整影响下,哈密市公共服务相对滞后;而农业人口比重偏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克拉玛依市的城乡互动水平。(3)公共服务资源数量、规模有限,建成区面积较小等因素,一定程度上造成对部分地州城乡互动发展的制约;而南北疆及沿边地区自然环境相对较差、地形复杂、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交通不便,城乡间差距显著,公共服务资源的中心集聚指向性等因素,也导致其城乡互动缺乏动力。(4)作为国内最大的连片贫困地区,和田地区的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发展严重滞后,城市化水平较低,目前处在精准脱贫攻坚阶段,城乡互动发展严重失调;而伊犁州则由于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资源较为滞后,社会保障参保率偏低;加之人口数量多,人均公共服务占有量较低,明显制约当地的社会、经济、城乡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