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各调查站位潮间带生物密度指数》

《表2 各调查站位潮间带生物密度指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韭山保护区潮间带底栖生物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图3和表2可知,3个调查点的生物种类数依次是积谷山(52种)>大青山(43种)>南韭山(34种);各调查点平均生物量密度由高到低分别为大青山、积谷山和南韭山,个体密度由高到低分别为积谷山、大青山和南韭山。各类群的种类数以软体动物最多,各个站位都在20~30种;甲壳类次之,各个站位在10种左右;其次为藻类、腔肠动物和多毛类等。各类群中,生物量密度甲壳类最高,其次为藻类和软体动物;个体密度甲壳类最高,其次为软体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