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1985—2014年江北新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表2 1985—2014年江北新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1985—2014年南京江北新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归因》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以象元为基本单元,计算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表2为江北新区1985—2014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结果),结果反映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上的格局变化。由表2与上述对江北新区近30年土地利用时空分布规律分析得知,30年间,耕地始终保持占地面积最大的用地类型地位。而1985年占地面积位于第二的草地,在2014年已经位居第五,取而代之的是扩张十分迅速的建设用地。从转化率来看,草地和未利用地转化率较高,分别为87.7%和79.6%;水域和建设用地转化率较低,仅为42.7%和46.1%。1985年与2014年,耕地转化为未利用地最多,其次是转化为建设用地,分别占转移总量的26.9%与24.4%;建设用地主要转为耕地,其次是未利用地,总体转化率不高,转移面积与未转移面积比例为0.86∶1.00;林地多数转化为耕地和建设用地,转化率为68.1%,且面积一直保持在各类用地类型的第3位;草地作为转化率最高的用地类型,总转化面积中耕地的贡献率就达42.4%;同时未利用地和水域也大部分转化为耕地,转化的面积分别占2014年两者总面积的29.0%和24.9%。纵向分析,上述6种地类转移变化显著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草地、未利用地、林地、耕地、建设用地、水域。横向分析,1985—2014年,由其他用地类型转化为该用地类型的面积由大到小排序为建设用地、耕地、未利用地、林地、草地、水域。因此,耕地和建设用地是被转化较为显著的两类用地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