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对照CK的糙米Cd变化》

《表3 对照CK的糙米Cd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土壤pH·淹水调控与低镉积累品种在水稻大田生产上的降镉效果》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mg/kg

4种处理糙米Cd含量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可见在土壤有效Cd含量为0.439~1.054 mg/kg时,试验设计的不同技术组合降低水稻糙米对Cd的积累均未达显著水平。但与CK相比,糙米Cd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VIL处理糙米Cd含量除双峰早稻外,一致表现为下降,平均下降0.053 mg/kg,幅度为28.90%;V处理糙米Cd含量有6处表现为下降,平均下降0.051 mg/kg,幅度为27.53%;IL处理有5处下降,平均下降0.019 mg/kg,幅度为10.01%(表3、图2),可见,V、VIL、IL处理均对水稻糙米Cd积累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且效果明显,其影响程度和一致性表现为VIL>V>IL,其中VIL、V与IL处理有较大差异,前两者的降Cd幅度是后者的2倍以上。这表明在低镉积累品种、全生育期淹水管理及石灰施用3种调控技术中,影响糙米Cd积累的主因是低镉积累品种的基因特性。传统管理方式下,3类技术综合应用,在不同性质、不同区域的稻田土壤上,在降低糙米Cd的效果上,表现出更好的一致性。而当土壤p H达8.0以上时(即双峰早稻),则3类控制措施均未能起到降低糙米Cd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