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表1 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玉米间作绿豆或红小豆的经济效益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在0.05水平差异显著Note:Different lowercase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0.05 level

合理间作和适当的种植密度是间作复合体系获得高产的前提。由表1可知,在不同的种植模式下,处理(2)基部节间最粗,而处理(6)基部节间最细,其余处理基部节间差异不显著。从穗位高度和株高来看,处理(2)和(4)均低于其他处理,处理(6)最高,为111.4和235.7 cm,无论何种种植模式,玉米株高和穗位高度均随密度增加而升高。从千粒重来看,处理(1)和(5)千粒重最高,其他处理千粒重较低且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从产量来看,处理(5)产量最高,达到7 243.5 kg/hm2,而处理(6)产量为6 931.5 kg/hm2,低于处理(5),但二者差异不显著,分析原因可能是在6.75万株/hm2的密度条件下,玉米田间通风透光条件较好,而在13.50万株/hm2的密度下玉米生长郁闭,导致植株较高且茎秆细弱,植株较空棵率和倒伏率上升,产量下降。在间作处理的条件下,处理(1)产量最高,达6 567.0 kg/hm2,其余3个间作处理均显著低于处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