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肝细胞癌微血管浸润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表2 肝细胞癌微血管浸润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肝细胞癌微血管浸润的CT、MRI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MRI和多层螺旋CT都是临床诊断肝细胞癌的常用影像学手段,DWI是一项不同于常规MRI的功能成像技术,其利用了水分子在体内的布朗运动规律,通过不同活体组织间水分子扩散的差异来反映各组织微观结构的变化。研究证实,在肝癌组织的DWI诊断中,扩散敏感系数取值400~1000 s/mm2时,可同时保证图像质量与ADC值的可靠性[13]。本研究选取了800 s/mm2作为DWI扩散敏感系数。黄召弟等[14]报道,ADC值可作为微血管浸润的独立预测因素,将1.11×10-3 mm2/s作为临界值时,其对微血管浸润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另外还有研究指出,T2 WI和DWI图像的不匹配可作为肝细胞癌发生微血管浸润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15]。本研究结果显示微血管浸润阳性组的ADC值明显比阴性组更低,多因素分析显示ADC值是微血管浸润的影响因素,以1.155×10-3 mm2/s为临界值时,其对微血管浸润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5.00%和87.50。这一结论与文献报道相符,说明ADC值在预测肝细胞癌是否存在微血管浸润方面具有应用价值。但由于ADC值无法准确评估水分子、扩散率及组织的微毛细血管灌注量,所以还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能够对其进行标准化定量的成像技术。